世界日和

田野花开

新知周记9

0226-0303

好快。好像从开始固定写周记后,“一周”就变成了很短的时间单元。但这也可能是我的错觉——大概是这周走神,想了一些关于生命长度和“效率”的事情,愈发觉得人在宇宙中不过“忽然而已”。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”,某些时候,我好像真是这么想的(难怪老丁说,我不入党是党的损失)。

三颗水仙种球都开了,清香扑鼻。收到了早就下单的来自青岛的船歌鱼水饺(莫名在网站被种草),海鲜味儿很重,但实际就是水饺皮染了色再包个鱼丸?不是不好吃,实在是性价比低了些。

有一日下午与Na聊了很久的天,彼此把不靠谱的日方客户痛骂一通(谁说日本人严谨守时了?)。还说到疫情,她举了个例子:“我们贵阳有座黔灵山,山上猴子巨多,自从关闭公园之后,猴子们都下山来找吃的了。”有点儿心酸。

今晚普利兹克要开奖了。不猜,但一直都希望有一天武重义能代表越南领一次奖。

读书

这周的第一天补完了《消失中的吉隆坡》。全因后半本皆是反复谈论吉隆坡的一两桩文化保育事件,尤其是当时“吉隆坡大捷运计划”影响到的苏丹街土地征收事件,从语气看一如在报刊上连续多篇的“文斗”。我没兴趣看他絮絮叨叨,就直接上网搜了些关键词。这大概是2012年吉隆坡城市发展中一件引发民愤的大事,问题不仅在于苏丹街,更在于政府兴建的“独立遗产大楼”——也就是至今仍未完工的“吉隆坡118”,一栋计划达到682米的超高层大楼(甚至超过了中国目前的第一高楼,632米的上海中心)。因为新的捷运路线计划衔接“独立遗产大楼”,故而需取道苏丹街,临时征收地面多家老店(竣工后可迁回)以在地下建设轨道交通。之后大概是说一套做一套,说法也不断变化,导致民众急眼不惜游行。显然又是一个古迹保护和城市建设发生冲突的案例。不了解不评论,只是想起静安寺后面那座隐藏在高楼之中的毛泽东故居,想到札幌CBD(应该算是CBD了哈哈)中间的二层钟楼,它们能够留下来,不知经历了怎样的过程。

虽然总体干货不多,有几段读来还是颇为感慨,例如:

吉隆坡的历史不应只是局限于讨论城市本身的历史而已,若以更广泛的亚洲区域、乃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来看,吉隆坡的历史起始点,恰好位于帝国主义鼎盛时期,同时也是欧洲工业革命、自由市场及资本主义逐步扩展到全世界的时间节点上。

 

【雪兰莪铁路的开幕庆典上】拉惹劳勿以及华人甲必丹叶致英分别宣读代表马来及华人社群,对英政府开发雪兰莪铁路的感言。从这两段感言当中,得以看出代表当地两大社群的代表人在此时对英殖民政府的心态。

 

拉惹劳勿:“我们感谢英国政府来到土邦协助我们开发建设。”

叶致英:“雪兰莪内所有正直诚恳的人都能够在您的保障下凝聚起来,皆因我们都是您的子民(We are all Your Excellency's children)。”

 

吉隆坡贵为一国之都,有关这个城市的历史书写却少得可怜。目前在市面上找到的书籍只有区区几本,且大部分是由外国学者所撰写,如S. M. Middlebrook、J. M. Gullick、Ziauddin Sardar等;本地学者则有马大邱家金教授、李业霖先生等。这些著作都集中在呈现吉隆坡开发时期的样貌,例如甲必丹管理时期,或最多谈论到马来联邦成立,且都是以官方论述为主,至于早期吉隆坡民间的生活样貌、庶民文化等研究则付诸阙如。

 

除了叶亚来,一些吉隆坡华裔先贤如矿家赵煜、叶致英、叶观盛、陈秀莲、【……】;建筑商如洪成、辛炳等人的记载与研究都十分零散。吉隆坡的历史仿佛在甲必丹叶亚来死后,沉寂下来。

 

在旅游导览手册上,吉隆坡历史的描述跟教科书一样,只停留在锡矿产业的年代,接下来就直接变成如今到处充斥商场的大都市了。

看得出作者是真·痛心疾首。(神奇地找到了作者的blog: http://rainforest.blogkaki.net/

有些好奇现在吉隆坡人如何看待“吉隆坡118”。按作者的说法,一座密度并不高的城市,何以需要一座如此高的大楼?且大楼所处位置很可能导致未来的通勤拥堵,不知是否已有对策。

对了,因为近日写到新疆巴扎,才反应过来,马来语中的“巴刹”正是与之同源(或许是同一个词的不同音译?),皆为市场之意。

本周还在看一部关于澳门博彩业的田调报告。打开只是出于好奇,没想到此书厚出天际(引用了大段大段大段的访谈材料),待我速速翻过,下周再来分解。

影音

看了伊朗电影《小鞋子》。几段bgm的编排应该有所用意。

前几日,一个周末下午,第一次看淘宝直播,“博物馆云春游”。打开时云游布达拉宫已经结束,轮到了熟悉的苏州博物馆。馆长讲着秘色瓷,屏幕左下角跳动着青瓷莲花杯的商品链接——害这联动营销也太精准了,完全戳中了我的购物欲。(但还是忍住了,已有太多杯子。)

游戏

有天写稿,查康奈尔大学的资料,意外读到该校校友郭永怀先生的事迹。他是因飞机失事而遇难,当时正从青海飞往北京以递交机密文件。遇难时,他和身边的警卫紧紧相拥,硬是将文件完好保存了下来。我被打动,便随手发了条状态。不久收到评论,得知在游戏《第九所》中有他的故事。

《第九所》是网易去年出品的国庆献礼之作,难得的免费下载且不含氪金的项目。题材很“红”:两弹一星。框架是常见的模拟经营类沙盒游戏,但套上两弹一星的背景,就让人立刻对它产生了兴趣。玩家需要在青海荒漠中建造“第九所”(致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,“九院”),从三顶帐篷开始(是史实~),逐渐吸纳研究员,建造图书馆、实验室、航天联络站、爆轰试验场等等,保证全员挺过一个又一个寒冬,最终成功发射火箭和原子弹。

游戏本身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,例如充满时代感的起床号,大量穿插主线和探索副本的史实,成就系统里徽章旁的科学家语录。总体难度不高,最费时的部分是搭火箭。我偷了懒,参照攻略从一级火箭试飞到三级火箭,倒也对燃料箱、推动力、信号系统等等有了些概念。

剧情仍是我最关注的。十三章的一段对话尤其让我印象深刻。

一位军人问周双林:“为什么会回来?我听说,你在国际物理学界声名鹊起,英国为了留你,给你开出了50万的年薪。但回国后,每年只能拿1000斤小米。而且你做到了什么,取得了什么成果,的没有人会知道,现在基地里甚至没谁知道你就是周双林。”

“是九百斤。”

“嗯?”

“九百斤小米。不过没有什么原因,这是我的选择,不需要什么原因。即使是一年九斤小米,我也会回来。这世上总会有一些事情,让你觉得,如果能做成了,那么即使死了也值得。”

我去翻了《第九所》在Taptap的页面,官方贴了一条关于彭桓武的报道。我想,他应该就是游戏中周双林的原型。

(一个乌龙:游戏中并没有提到郭永怀的事迹,后来和告诉我的网友讨论,她笑说大概是自己脑补了。)

(通关花了5小时。)

App/网站

四叶新媒体本周发布了全新app,iNote·灵感笔记。我算是四叶的忠实用户,几款app能用的都装机了。iNote的收集功能是最让我满意的。很久以前有款DesignNote(应该叫这个?),可以直接从appstore收集app,后来不知为何挂了。一直在找方便的替代品(但不想用庞杂的evernote),iNote就刚刚好。不过目前没有研究出“归档”的意义,以及急需笔记本一键导出的功能,希望日后更新。

网站方面,因为在搬运新站,为了增强SEO,尝试使用了Google Search Console(加了sitemap,以前不知道要做这一步)和Analytics。坐等收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