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日和

田野花开

新知周记15

0408-0414

本周终于返沪,竟一路畅通无阻,上海果然“海纳百川”。去居委会领了张事实上无人在意的出入证(但可笑的是居委会严防死守,仅开一真正的窗口办理业务),算是正式报个到。然而城市到底是城市,可不比越来越懈怠的乡下小镇,口罩就像长在了行人的脸上。头一晚两人出门觅食,走过几栋单元楼见到迎面而来的口罩,才意识到忘了什么。

住在所谓“古镇”,所以日常乐趣就是去号称景点的老街感受游客密度。我还没来得及亲访,闲置的老丁先替我跑了一趟,告诉我哪儿哪儿都是人,从半截儿的小人到花里胡哨的大学生;而我最喜欢的那家烤猪蹄铺子,照例又排起了队。可惜,街道图书馆还是没开。

阅读

《日本近代建筑》

读完了藤森照信的《日本近代建筑》。这本近400页的书竟然跨了两周才看完,实在出乎意料。倒不是难读,而是阅读时面对不了解的人物和作品,总会忍不住google,再添加个wish list,难免费时。

知道藤森是源于docomomo Japan(日本近代建筑遗产),许多项目都能找到他的考察记录,不愧为考现学的实践者。但真正让我难忘的,是他在茅野的处女作。很难想象,看似搞枯燥理论的建筑史家,脑袋里装着如此天马行空的物体(飞船!)。

全书对19世纪初到1945年之间的日本建筑做了全面的梳理,将一个个散落的“点”(匠师、作品)串成流派之线,读起来很是畅快。具体章节概要已作笔记。这里简单记录几个阅读时印象深刻的地方。

拟洋风,即和洋折中。这大概是整个日本近代建筑史中最有意思、最无厘头的存在。文中作者称它们为“混杂着泥土味道与乐天个性的不可思议的西洋馆”。采用甜甜圈状平面的医院,如同墨水瓶的学校,城堡一般的银行,还有各种意味不明的柱头、拱等等。与其说是匠师的创意,不如说是因为那个年代不理解西方建筑,而想当然地生搬硬套,画虎不成反类犬。可偏偏如今回过头看,那种无知无谓的大胆设计,最是引人注目。看到清水喜助那座第一国立银行的时候,多希望它没有被拆。

f:id:worldsy:20200420023637p:plain

但更让人感动的是藤森对拟洋风的评价。他认为这是“文明开化的花朵”,“带着一种怀念、亲切和少许的羞耻,来重新回顾这个时代,文明开化就像江户时期结束、没人了解新时代究竟为何的真空状态中的普通人的梦。”(不确定翻译是否准确)那种既非日本又非西洋的存在,就像来自于梦中的另一个世界。好客观,也好温柔。

另外一点是藤森对“人”的观照,即在建筑之外谈及建筑师各自的个性、背景。他会提到孔德之所以倾囊以授,更平等、甚至更具敬意地对待日本的传统和人,与他对东方文化的热爱不无关系;也会为村野藤吾使用鹰和“X”这样看似象征纳粹的符号辩解,认为期待着社会主义的他“一定是失算了”。许多建筑师的奇闻轶事穿插在文本中,让建造过程富有人情味。例如片山东熊信心满满设计的赤坂离宫并没有得到天皇的好评,气得他卧床不起,辞官不久便离世;例如佐野利器在建造学校时,无法苟同教育局一定要增设礼仪教室而非理科实验室的做法,当场就命令监工拆除已经盖完的礼仪教室;例如号称“土木县令”的藤村紫朗,为了建造西洋式学校,向不肯断发者征取额外的税款,以填营造所需。

总的来说,如果不是翻译那么别扭的话,我会毫无保留地给本书五星。

App

朋友请我试用一款语言学习类App“鹿老师说外语”。可惜课程必须一节节解锁,初期内容又过于简单,对我而言并不好用。但我突然想到,这种进度缓慢、适合完全零基础的课程,应该很对老丁的胃。这两日听着她开始叽里呱啦地跟读,我开玩笑地说:“好好学,学好了带你出国玩儿。”说完恍惚有种身份对换的错觉。

另外必须坦白:在《光·遇》上耗了不少时间。以为跑通关即可,没想到有众多隐藏地图,以及跳出设定世界的办公室、太空站之类的彩蛋。秉承死磕到底的精神,开完了所有地图,这才心满意足地卸载。(它确实是个容易沉迷的好游戏……)

旅行:南通

听闻南通博物苑开放,来上海的途中特地绕路前往。新馆没太多看点,但室外的公园——即早期的博物苑遗址,令我惊喜极了。具有西式风格的多栋建筑以东南西北中的方位散布,园中还有带铭牌的各类植物:此时牡丹、紫藤、樱花皆已开,夏季将有荷花,秋日亦可赏枫,说是植物园也不为过。这番布局,不禁叫人感慨张謇创办博物“苑”的用心。

张謇临终的濠南别业也在博物苑中,内部改为了张謇生平展,陈设不如常乐的纪念馆做得全面,但建筑文物值得一观。在二楼还意外发现移门,和老丁推玩了一阵,赞叹大户人家的前卫,哈哈。